房天下 >资讯中心 >土地 > 正文

农村土地闲置浪费 土地流转活了农地富了农民

青年时报  2013-11-06 07:49

[摘要] 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参与由政府组织的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集资联建。享受集中的城镇生活。遗留下的宅基地,由政府进行复耕、经营管理。

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参与由政府组织的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集资联建。享受集中的城镇生活。遗留下的宅基地,由政府进行复耕、经营管理。

农民全部或者部分放弃土地经营,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专业的土地经营者统一支配土地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农民分享土地股权的经营制度。

时报讯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多地少,这样的局面已经困扰了浙江很多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涌入浙江,农民涌入城市,这样的窘境越发明显。就在城市不断喊渴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农村土地的闲置“浪费”。于是,浙江部分城市开始试点“农房聚集改造”,吸引原本分散居住的农民,用自家的宅基地换成统一的公寓楼,腾出大量土地,破解这一矛盾局面;试点“土地换股权”,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农民坐等分红,释放农村劳动力。

那么住进公寓楼的农民们习惯这样的城镇生活吗?没有土地耕种的农民生活如何安排?近日,记者走进嘉善、象山,面对面感受改革带来的新生活。

□时报记者 丛杨 郑茜茜 文 韦陈健 蔡郦 制图

改革试点样本:嘉善

农房改造复耕成田

连片的水稻田,绿莹莹地在风中使劲向上伸展着……再过几天,这一季的水稻就可以收割了。就在这片水稻田边上,树立着嘉善县姚庄镇武长村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改造的公示牌,上面显示着从2010年12月到2013年11月期间,武长村要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新增耕地143.91亩,通过搬迁整治后,结余土地97.55亩。

公示牌旁边,是村民张留珍的家,占地将近一亩,两层小楼。张留珍说,女儿嫁出后,守着宅基地和农田的只剩下他们夫妻俩和八旬老母。

张留珍家这样的情况,是浙江农村最普遍的状况。“年轻人到城镇里打工去了,农村劳动力也少,农村土地浪费的情况越发显现出来。”嘉善县国土资源局的沈晓春副局长说,与之相对的是,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镇,城镇向外扩张的要求不断加大。

从2008年开始,嘉兴开始试行土地改革,释放土地资源,姚庄镇成为“农房改造聚集”的试点,通过吸引原本分散居住的农民,用自家的宅基地换成统一的公寓楼,腾出大量土地,扩建城市,复耕生产。

本应是双赢的项目,却在推广之初遭遇质疑。按照姚庄镇《农村住房置换城镇房产实施办法》规定,每个置换户要想搬进桃源新村,需要补齐十几万元的差价。

“补个十几万,再加上装修十几万,搬家得借钱。我留在村里,根本不用花钱。”张留珍说。

不过,在嘉善县姚庄镇委员会委员顾怀红看来,账不是这样算的。按照置换的政策,给村民的房屋每平方米只收成本价1000元,加上每户18万的奖励补贴,400多平方米的联排房,村民只要再交10多万元就属于自己了。而当时桃源新村附近商品房已经是每平方米4000元。

李小妹家原是姚庄镇展丰村村民,现在搬进了新居,她一边剥橘子一边开始算账。“宅基地上的老房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造的,翻新一下也要二十万元左右,现在这个5层房,340多平方米,还有一个车库,我只花13万元。”

五层房屋对于一家五口来说,显然太大了,李小妹又把三、四层对外出租,月收入1380元。

一层的小车库被李小妹改成了“工作间”,工具就是一台缝纫机,“做来料加工,一副手套2.5元,10就踩完了。”再加上丈夫做泥工赚的钱,每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

农民搬进新居,节约出来的土地怎么用?展丰村村民周川红2010年报名参加了桃源新村二期,当年年底,她家的房子被拆掉复耕成了农田。张留珍家旁边的那块稻田,也是原来宅基地复耕后形成的联片田。

“联片的,才有利于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也有利于土地流转经营。”沈晓春说。

●困局

资金和用地相对紧张

“农房集聚改造”的推进,是在村民的观望中进行的,“要搬进城镇的公寓房,先得补十几万的差价。许多村民都在犹豫。”顾怀红说,为了更好地进行试点,镇里给每户村民印发了小册子宣传补贴政策,挨家挨户动员搬迁,光座谈会就开了30多次。

等村民们看到了好处,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本打算在近几年完成4800户农户的集聚,可由于当初承诺的资金保障出现压力,又面临用地指标问题,建设速度正在放缓。第二期全镇报名超过了1600户,可目前能够解决的入住名额,远没有这么多。”沈晓春感叹道。

改革试点样本:象山

土地换股权还能赚工资

沿着乡村公路一路向南,路边金黄色的柑橘压弯了枝头,有些甚至熟落在马路边、田地里。这样的景象,在宁波象山县晓塘乡西边塘村随处可见,枝头沉甸甸的果实,让人不难看出今年的西边塘村又是一个丰收年。

走进四季果园,几个农民正在钢质大棚里视察甜瓜的生长情况。“今年瓜果幸好没有受到台风的影响,收成还不错,年底的分红一定不少啊!”股东村民张定朝今年已经65岁了,眼看体力一年不如一年,孩子们又都外出工作,种地的活儿俨然没有了“继承者”,“自从把两亩地流转到集体之后,不但轻松了不少,还年年有钱分,这样好啊!”

据悉,西边塘村是象山县探索实行“土地换股权”的村。2009年,村里137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自发组织成立了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9亩,开始探索农民用土地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方式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每个社员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

“当时,农户流转土地的时候,每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资金为32000元每股,土地入股的农户都可享受入股分红,年每亩入股保底分红为600元,随后逐年增多,今年提高到1800元。”据合作社理事长孙根法介绍,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经增至157户,流转土地面积达356亩,入股面积5亩,三五分地。

除了分红,入股社员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合作社打工赚取工资。“两亩地流转到合作社之后,我就在社里帮忙管理、摘果实,一年下来,除了保底分红的钱之外,还能拿到4万元左右的工资,比之前赚的多多了。”张定朝告诉记者,在土地没有流转之前,这两亩柑橘地由于位置不好,水引不进来、排不出去,每年的毛利润只有六七千元。

“现在,这两亩地有社里统一生产经营,产量提高了,收入自然也就高了。”张定朝现在的年收入将近8万元。“在西边塘村,一户农家少则一年收入七万元,多则三四十万元。”孙根法告诉记者。

如今,合作社不但大规模种植瓜果,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几年来累计服务人次高达15万余人,合作社从2011年实现收入180万元,到2012年400万元,今年达到50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500万元,负债400多万元。

象山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能让社员享受到“保底分红”,有效避免了土地流转后农民反悔现象,这无疑是推进土地规模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良好探索。

●困局

人才和融资成难题

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效益显著,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但是所有新事物在探索的阶段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题。

对于西边塘村的四季果园专业合作社来说,目前的难题就是缺乏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指导。“要想合作社的年年提高,经营管理很重要,虽然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但是毕竟是农民自己在管理,自己开展农业生产,真正懂经营管理的人没有,在生产过程中也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

“目前,合作社最缺的就是人才。”孙根法说,此外,融资难题也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虽然乡里开展了支农惠农服务,为农民搭建了融资快车,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目前合作社一些重点资金项目的投入三分之二还是要靠农民自己承担,我们感觉还是有些吃力。”对于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孙根法迫切地希望大会能就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方面有所涉及。

【延伸阅读】

农村宅基地可自愿有偿退出背后:农民意愿低

林业用地有望向宅基地开放 或催生"林改热"

多省加快清理闲置土地 规范市场提高利用率

农村土地改革即将定调 各方分歧亟待解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土地

土地市场 找地神器

关注杭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