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政策 > 正文

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基本趋势:关键五年四大转型

中国网  2010-10-27 15:10

[摘要] “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将呈现什么基本趋势?总的判断是:“十二五”是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五年。具体地说,“十二五”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关键五年,是打破行政壁垒、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五年,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五年,是推行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将呈现什么基本趋势?总的判断是:“十二五”是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五年。具体地说,“十二五”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关键五年,是打破行政壁垒、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五年,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五年,是推行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五年。

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

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的发展模式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

1. 投资—消费失衡是现行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矛盾。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期高于消费。最近几年,消费的贡献率在逐步提升,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消费的增长比较明显。但总体来看,消费还是一个逐年走低的趋势,其中主要的是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例如,[JP3]1978年我国消费率为62.1%,2009年下降到48%,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点。2000年以来,消费率下降更为明显,九年时间下降了14.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之初,居民的消费率将近50%,现在只有35%,下降了将近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例如,2008年,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和俄罗斯比,巴西是80.9%,印度是67.1%,俄罗斯是63.7%,我国大概落后于这三个国家15-30个百分点。

2. 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历史性转变。首先,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投资出口对GDP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消费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人均GDP在3000-4000美元之间,正处在提升消费率的历史拐点。

3. 我国城市消费开始进入以汽车和住房为主的重要阶段。从汽车需求来看,2009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达到1300多万辆。从城镇住房需求看,保障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投资性住房需求的全面增大,这也正是现在房地产处在一个比较复杂阶段的客观原因。此外,农村的消费潜力巨大。世界上有一句流行语:具有七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将是未来世界消费版图上的亮点。从现实看,农村生存性的消费需求支出开始降到45%左右,发展性的消费支出开始提升到50%以上,消费潜力开始逐步释放,这将对形成消费主导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4. 要实现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关键取决于能不能推动相关政策和体制的创新。如果“十二五”时期,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都提高5至10个百分点,也就是最终消费率由现在的49%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恢复到50%左右的话,就会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这样一个目标在未来五年左右能不能实现?,取决于消费政策的调整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化。第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关键在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例如,以缓解收入差距为目标,启动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控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资源红利的社会共享为目标实现国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财产性收入的体制基础,逐步缓解并缩小居民过大的财产性收入。

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

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或形成消费主导的战略性选择。“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和变革的重要阶段。总体来看,工业化处在一个调整提高的阶段,城市化将呈现快速发展的基本趋势。

1. 城市化进程对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市化不仅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也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市化率大概在55%左右。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城镇化率仅为46.6%。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和升级,导致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

从工业化主导到城市化主导,对发展方式转变有决定性影响:,决定工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发展新阶段,既要强调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作用,更要强调城市化对提升工业化的作用。第二,决定服务业比例的大幅度提高。没有城市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不可能的。第三,决定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的城市化必然建立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从这个角度讲,未来五年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关键的五年。第四,对改善资源环境问题有决定性的影响。城市化产生某些环境问题,但城市化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战略性选择。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从13亿人口大国的需求出发,科学制定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第五,决定劳动力的就业。如果没有城市化和由此带来的服务业发展,不可能扩大劳动力的就业范围和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水平。

2. 未来五年,我国将形成城市化主导的新格局。“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至少由现在的46%达到50%以上。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未来的5年,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化率每年将提高1-1.2个百分点,由现在的46%上升到52%左右。城市化将由东部向中西部扩张,中西部的城市群兴起将成为突出亮点,并由此形成大城市群、城镇化、区域一体化齐头并进的格局。这样一个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新格局将起到重大的作用。第二,城市间的竞争与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活力。例如,未来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关键是上海的转型。如果上海加速成为我国以金融中心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这样一个大都市,对长三角的一体化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第三,适应城市化时代需求的第二次转型和改革。我国开始进入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阶段: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进程。未来5-10年,改变城乡二元制度安排,我国城市化率大概能提高10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应当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二是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为形成经济主导的城市化新格局提供制度支持;三是推进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城市发展自主权。

3. 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作出客观判断。首先,以城市化为重点推动城乡一体化还是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城市化?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以城乡二元基础上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为基础。城市化时代,应当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不能再以牺牲农村来加快城市发展。问题在于,究竟以城市化来推动城乡一体化,还是以城乡一体化来促进城市化更为现实和有效。从实际情况看,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城乡差距小,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城乡差距大。城市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例如,东欧国家的城市化比例相对较低,城乡人均GDP相差2-3倍;欧美国家的城市化率很高,城乡人均GDP相差1-2倍。大城市发展的实践,不支持“城市越大,贫富差距越大”、“城市越大、城乡差距越大”的观点。事实上,以城市化为重点将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我国“十二五”期间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问题是两亿农民工如何市民化。“十二五”时期,土地的集约化和农民工的市民化要同步推进。未来五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应当让“农民工”三个字成为历史。为此,解决两亿农民工融入城市,需要尽快改革户籍、土地、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此外,需要分类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省直管县改革应紧扣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行政体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多种形式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一是把具备一定条件的县升格为市;二是把部分经济强县(市)升格为中等城市;三是对靠近中心城市、并与中心城市产业关联度高的县可考虑“撤县改区”。

其次,城市化发展优先还是结构调整优先?有人提出,几亿农民进城干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城市化以“拼大盘”为特点,也就是行政推动的城市化,仍然会把投资和工业作为主导,由此使城市化率与服务业比例不相称。若以经济主导的城市化,必然使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那么,是城市化发展优先还是结构调整优先?是城市化约束下的结构调整还是结构调整基础上的城市化,两者如何协调?哪一个更符合现实?笔者认为,城市化是促进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确实存在城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多城市的服务业比重大都偏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下一步,处于发展型新阶段的城市化,必然是消费拉动的城市化。这就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与城市化的需求相适应。即无论是解决现有的结构调整,还是确立未来的结构发展目标,其主要的推动力是城市化。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在于城市化水平偏低。没有城市化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发展,结构调整难以到位。进一步看,我国结构失衡与城市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为什么工业的转型升级比较困难?这是因为现有的城市化对工业化的约束尤其是低碳发展约束,还没有上升为刚性约束;第二,为什么服务业发展比例低?这与城市化的水平低直接相联系;第三,为什么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偏低?重要原因也是城市化水平不高。这是因为,城市化的需求是决定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此,要在加快城市化发展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例如,在部分城市化率较高的地区,加快结构调整。以上海为例,上海要确立以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要建立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就要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比重。为此,传统的制造工业、某些重化工业就应当从上海市转移出去。如果该舍的不愿舍,该进的就难以进来。这样,不仅影响上海,也会影响整个长三角的发展方式转变,乃至影响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在广大中西部地区要走以城市化带动结构调整的路子。以中部地区为例,中部崛起的突出矛盾是城市化进程滞后。从经济总量看,中部地区明显落后东部。落后的重要原因既有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因素,更有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因素。就工业化率而言,2008年中部比东部低2.9个百分点,比西部高3.72个百分点,比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但就城市化而言,从对2008年度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差距很大。总体情况是,东部地区200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365.64美元,同期城市化率为55.9%;中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03.32美元,同期城市化率为40.9%;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08.83美元,同期城市化率为41.5%。由此表明,中部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的落后。中部崛起要发展现代新型工业,重要的途径是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型工业化。

公共产品短缺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

从私人产品短缺走向公共产品的短缺,这是一个历史性跨越,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一次跨越。

1. 我国开始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家庭的支出主要是私人产品的支出。近十多年来,家庭的支出开始逐步向教育、医疗等支出转变。总体上看,现在个人用于公共产品的年均支出大概是90年代中期以前五年的支出总额。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到来,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总量明显增加,数量达历史水平。但是公共服务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以及占GDP的比重相对偏低。例如,2008年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社保与就业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9%。

2. 解决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将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它关系到消费倾向又涉及到再分配的水平。例如,公共服务与消费率,澳大利亚的蓝领是发周工资,周五晚上一般支出都很大。为什么他们敢于当期消费,就是有安全的社会保障网。印度的消费率也较高,它的消费率与明晰的财产权相联系。此外,公共服务与收入分配差距相联系。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3.3∶1,但是如果将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就业等公共服务加进去,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达到5-6∶1。

3.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经济水平的制约,更涉及到制度的安排。未来10年,广东省将拿出近2.5万亿解决全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目标是不仅国内领先,而且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财力问题呢,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呢?广东调整了财政支出结构,把用在其他地方的钱拿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有眼光的战略性选择。这样一个大手笔的投资,会明显改善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会由此加快形成人力资源优势,这对广东的发展方式转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 我国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基础。要明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建立一个公共财政体制;要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责上的分工体系和相应的问责制;要尽快出台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低碳经济不仅是对现行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更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机遇;它不仅涉及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更是以破解结构性矛盾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它不仅是一场环境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并且有可能推动第四次技术革命。,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将成为未来相当一个时期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第二,将带来一场深刻的生活方式的革命;第三,将带来一场重大的制度革命,我国现在推动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重要的是制度安排。

推进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变革。从现实情况看,当前亟待推进以下几项改革:,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近1至2年应重点考虑资源税改革,并以此作为资源价格改革的切入点。第二,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全面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仅要改革能源成品的终端定价机制,还要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工、运输、贸易和物流等相关环节的配套改革。建立健全能源储备制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对能源供给的调控能力和能源价格的间接干预能力。第三,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环境产权的公平交易。凡享受环境保护外部经济正效应的地区、企业或个人,需要向环境产权所有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开征环境税,逐步使环境污染企业合理负担其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形成“完全成本价格”。实施环境产权严格保护。凡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地区、企业或个人,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除督促整改外,还应加大经济赔偿额度或行政处罚力度。第四,推进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从环境保护的中长期目标出发,在碳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把碳交易逐步列入期货交易品种中,建立并完善市场在碳交易中的价格发现机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杭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